東坡游羅浮泊岸文化公園開放。記者朱麗婷 攝
在泊頭古碼頭遺址,蘇東坡雕像高高聳立,重現(xiàn)蘇東坡當(dāng)年泊舟登岸的場景;“蘇軾宦游圖”活動廣場內(nèi),地面標(biāo)注了這位北宋大文豪的宦游足跡;刻有蘇東坡詩詞的文化景墻與亭臺廊榭、花草綠植相互呼應(yīng)……近日,位于博羅縣園洲鎮(zhèn)義合村的東坡游羅浮泊岸文化公園建成開放,成為當(dāng)?shù)匾坏懒聋惖奈幕L(fēng)景線。該公園以蘇東坡泊舟登岸歷史場景為藍本打造,不僅為市民增添了休閑新去處,也增加一處展示博羅歷史文化底蘊的新地標(biāo)。
東坡游羅浮泊岸文化公園建設(shè)面積約4500平方米,以“東坡文化”為主題,不僅巧妙重現(xiàn)了蘇東坡泊舟登岸游羅浮的場景,還將其人生經(jīng)歷、官場宦游經(jīng)歷和經(jīng)典詩詞書畫等元素融入景觀建設(shè),形成古典詩意和文化氛圍濃厚的文化公園。
步入公園,親水步道沿河岸延伸,仿佛指引著游客重走蘇東坡當(dāng)年的宦游之路;大榕樹下,泊頭古碼頭遺址古樸而典雅;亭臺廊榭掩映在盎然綠植間,與刻有蘇東坡詩詞的文化景墻相互呼應(yīng),靜靜訴說著這位大文豪與羅浮山水的不解之緣。
公園通過重塑東坡雕像、打造文化景墻等,展示了蘇東坡游歷羅浮的詩詞與寓惠故事。公園還通過鋪設(shè)綠地和廣場,布局休閑座椅、涼亭等功能設(shè)施,重構(gòu)人文空間,致力打造集文化體驗與鄉(xiāng)村旅游于一體的新景點。
從北宋泊頭鎮(zhèn)的舟楫往來,到如今的文化地標(biāo),東坡游羅浮泊岸文化公園的開放,既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脈對話,也是博羅縣活化歷史文化資源、促進文旅融合、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的創(chuàng)新實踐,不僅成為村民休閑的好去處,更激活了鄉(xiāng)村文化記憶。
“家門口就有公園,生活更舒服了!”村民翟成福高興地說,公園建成后,老人在古榕樹下散步,孩子在廣場追逐嬉戲,“就連附近村子的人都慕名而來,別提多羨慕我們了。”村民翟旭棉點贊道:“這里文化氛圍濃厚,可以讓更多人了解蘇東坡的文化故事,我們村終于有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了!”
◎知多點
泊頭古碼頭
有關(guān)史料記載,園洲鎮(zhèn)義合村在新中國成立前被稱為“泊頭村”,而在北宋時期被稱為“泊頭鎮(zhèn)”。后經(jīng)過多方專家論證,義合村是當(dāng)年蘇東坡游羅浮的泊岸處。2016年9月,泊頭古碼頭遺址被列為博羅縣文物保護單位。
蘇東坡寓惠期間,曾游覽“嶺南第一山”羅浮山。雖然時間倉促,但他創(chuàng)作了《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》等多篇詩文,盛贊羅浮山“山不甚高,而夜見日,此可異也”。可見,羅浮山的重巒疊嶂、流泉回繞,給蘇東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(朱麗婷)
記者朱麗婷 通訊員園洲宣